Let The Wind Carry Me。

Let The Wind Carry Me。

星期四, 12月 08, 2011

【法國】巴黎----- 不要冷漠地對待陌生人,莎士比亞書店。

本文刊載於THE BIG ISSUE TAIWAN大誌雜誌2012年2月號第23期




它是書店,任何冷門的期刊女主人都會幫你弄來;
它是圖書館,供人們盡情借閱;
它是出版社,出版全世界沒有人敢碰的禁書;
它是銀行,窮苦的作家若有急需,可以賒帳借款;
它是郵局,流浪的作家以此為通訊地址。

~《沙士比亞書店》


走出巴黎聖母院,過了一座橋,你可以看見位於塞納河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黃色的招牌,深綠色的店面,外頭放著許多書。


記得第一次到莎士比亞書店是在2007年的夏天。那一次很幸運地在書店裡遇見了一位白色卷髮、將近94歲的老人。後來才得知,原來他就是第二代莎士比亞書店的創辦人,來自美國的喬治.惠特曼。


在回到台灣的某一天,我夢見了《愛在巴黎日落時》Jesse在書店中開簽書會然後重遇Celine的那一幕。醒來之際心想,那是莎士比亞書店嗎?後來再次回顧電影時發現,電影裡的簽書會就是在這家書店呀。

2008年夏天重遊巴黎時,我又再次來到了莎士比亞書店。走進書店時,在滿櫃的書藉之中看見了《愛在巴黎日落時》的海報。


莎士比亞書店與一般我們所想像的書店有很大的不同。它像一個圖書館,讓愛看書的人們從書櫃挑出自已喜愛的書,然後找尋一個屬於自已的角落靜心閱讀。它收留 過許多未成名的作家與流浪者,每天只要在書店裡幇忙數小時便可換取住宿。它像一個溫暖的家,讓所有愛好閱讀的人們聚集在這裡,參加讀書會、詩歌朗誦會、文學講座、分享心得、結交新朋友。

走進書店裡就會發現,裡面的書不像一般的書店那般整齊的陳列擺放著。書店裡有一台鋼琴,偶爾傳來悠揚的琴聲。另外,在書店裡也可以看見有人在用古老的打字機寫作。


從樓梯走上二樓,可以看見墻上貼滿了曾經居住在這家書店裡的人所留下的感謝與心情。仔細閱讀,可以發見許多人的生命故事以及書店帶給他們的改變和感動。 二樓的窗景很美,放眼望出去可以看見對岸的巴黎聖母院。這裡也有許多喬治年輕時與文人們的合照,還有與書店相關的媒體報導。另外,也可看見喬治提供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的床位。







莎士比亞書店曾經是全巴黎藝術家以及作家的天堂。第一代莎士比亞書店的創辦人是雪維兒.畢奇(Sylvia Beach)。她在1901年時跟隨著家人到法國生活。由於熱愛文學,同時發現在這個地方對於英文書藉有著極大的需求,所以在1919年的11月,在杜普 特朗路上開了最早的一家莎士比亞書店。1922年,她把書店搬到歐德翁路上。這間書店很快地成為了美國和英國作家的聚集地,包括史考特.費茲傑羅、格特魯 德.斯泰因和艾茲拉.龐德等人常常在這裡借書、討論文學。

海明威曾經在《流動的饗宴》裡描述莎士比亞書店是個「溫暖、愉快的地方,冬天有個大火爐,滿桌滿牆的書藉,櫥窗裡的新書,牆上掛滿各個時代偉大作家的照片。」


「當時巴黎到處是才子,」畢奇後來寫道:「而我的書店似乎把他們都吸引過來了。」

莎士比亞書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迫關門。後來,畢奇退休了,再也沒有開過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迫關門。後來,畢奇退休了,再也沒有開過書店。

一直到了1951年8月,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結束了長達20年的流浪,在聖母院對岸,面對塞納河畔的地方開了一家書店。一開始他把書店取名為密斯托拉(Le Mistral),這是他對當時的女朋友賈桂琳.特朗范的暱稱。喬治在屋後放了一張床,提供給有需要的人一個睡覺的地方。同時,書店也為肚子餓的客人準備 了熱湯,讓買不起書的人在這裡免費借書。對於喬治來說,鼓勵閱讀風氣與分享好書遠比賣書來得重要 。1962年畢奇去世,喬治買下她的藏書,到了1964年,喬治將書店重新命名為莎士比亞,這就是第二代的莎士比亞書店。隨著書店的規模漸漸擴張,書店裡的床位也日漸增加。

當附近的咖啡館開始出現電視,霓紅燈以及紀念品店四處可見時,喬治堅持讓莎士比亞書店在這一幢17世紀的建築裡仍然保持著原有的面貌。 直到喬治的女兒雪維兒 (Sylvia Whitman)來到莎士比亞書店以後,為書店安裝了電話以及網路,算是莎士比亞書店多年來在時代變遷之下的微小改變。 當時喬治並不贊同這樣的改變。

雪維兒曾在訪談中表示,她在莎士比亞書店附近的醫院出生,她的童年就是在這家書店裡渡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對於她來說, 在書店的生活就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常常都有作家念故事書給她聽,或是跟她說:「妳一定要看這本書,妳絕對不能錯過它!」

7歲時,她跟隨著母親到蘇格蘭,之後再到英國。那些年她與喬治鮮少聯絡。大學畢業的那一年,雪維兒心想,喬治已經接近88歲,她深知若沒有好好地與父親相處以及了解他,她將遺憾終 生。她原本只打算在書店裡與父親共渡一個暑假,結果她再也沒有離開過莎士比亞書店 ,放棄了當演員的夢想,選擇了在書店裡工作。對於雪維兒來說,與父親一同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是喬治的夢想,而他希望雪維兒按照他的方式去完成所有的 事情。在早期的合作生涯之中,他們曾經在書店裡互相大喴而讓顧客們感到尷尬。但後來兩人找到了默契,也成為了最好的朋友。雪維兒為莎士比亞書店注入了新的 氣息。她主辦了一些活動,像是名為“Festival and Company”的文學節,邀請了許多文學界的重要人士參與,還有為未出版的作家設立文學奬,希望提供他們一個發表作品的機會。在未來的日子裡,她期望書店擁有一個咖啡館,讓人可以一邊閱讀一邊享用咖啡。她也希望在書店裡有個電影院、藝術展覧區。

2011年12月14日,在98歲生日的兩天以後,喬治在位於書店樓上的公寓離開了世界。在去世以前,喬治每一天都在閱讀,女兒、朋友、貓與狗陪伴在他左右。

"I may disappear leaving behind me no worldly possessions - just a few old socks and love letters, and my windows overlooking Notre Dame for all of you to enjoy, and my little rag and bone shop of the heart whose motto is ‘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 I may disappear leaving no forwarding address, but for all you know I may still be walking among you on my vagabond journey around the world."-----George Whitman


書店裡某扇門上方可以看見這句話。
“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
不要冷漠地對待陌生人,因為他們有可能是天使所喬裝的。

聖經裡有段類似的文字。
“Do not neglect to show hospitality to strangers, for by doing that some have entertained angels without knowing it." Hebrews 13:2

我想,這句話完全體現了喬治的想法。 喬治曾說, 對他來說,經營圖書就是在經營他的人生。多年以來,喬治和莎士比亞書店為熱愛文學的人以及作家們,在巴黎創造了一個溫暖、友善、充滿故事的地方。 若你問我莎士比亞書店比一般書店多了些甚麼,我想那是人情味、故事以及那一份守護著理想的執著與堅持。





【莎士比亞書店】
Shakespeare & Co.
地址:37, rue de la Boucherie
網站;http://www.shakespeareandcompany.com/



2011.12.08 初稿。
2011.12.15修改。


2 則留言:

  1. 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到‘莎士比亚书店’一游!

    回覆刪除
  2. 願妳夢想成真!^^

    回覆刪除